【杭银研究】通缩风险将显现, 未来货币市场政策利率或全面下调

——18年12月通胀数据点评

发布时间:2019年01月10日

  【数据】统计局数据显示,12月CPI同比1.9%,市场预期2.1%,前值2.2%;环比0.0%。12月PPI同比0.9%,市场预期1.6%,前值2.7%;环比-1.0%。

  CPI方面,食品通胀涨幅平稳,核心CPI同比增长1.8%,增幅与上月持平,油价下跌带动非食品项明显下跌。整体通胀并无压力,但食品结构性价格变化仍需关注,受到猪瘟影响下猪肉禁止跨省运输,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大幅上涨。此外,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同时,牛肉、羊肉等替代性肉类食品价格也开始上行。PPI方面,随着环保限产放松,工业品价格下跌,加上12月国际油价大跌导致能源价格环比大幅下行。临近春节,工业需求走弱,且上游价格、以及大宗商品较去年同期明显下行,预计19年1月PPI即将转负。

  总体来看,核心CPI走势平稳,但在工业利润下行、下游需求走弱、工业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,工业通缩风险逐步上升。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,通胀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。相反地,央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,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,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、调控和传导机制,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。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利率保持合理稳定、促进货币政策传导,我们认为除了在合适时点继续实施降准以外,未来货币市场政策利率很可能出现全面下调。

  首先,在具体措施上,央行在一月继续实施降准1个百分点,TMLF也将在1月下旬实施。目前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已经从投放MLF(利率3.3%)转至通过降准、实施更便宜的TMLF(利率3.15%)以及发放再贷款、再贴现的方式,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也开始大幅下降,市场利率(DR007)连续数日位于政策利率下方(对此,近日也未出现监管层窗口指导)。

  第二,从资金波动情况来看,虽然18年8月起R001与DR001的分层状况逐渐减弱,但由于市场流动性时点性宽裕,导致存款机构间隔夜资金价格在8月8日、10月30日、12月28日以及1月7日跌至1.5%以下,隔夜资金价格的波动幅度较过去大幅上升。

  第三,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,美联储加息缩表可能即将逐渐接近尾声,使得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渐缓(1月2日以来,美元指数近日从97直线下行至95左右,在岸人民币已升值至6.78)。

  未来,随着降准政策进一步实施,市场资金利率与政策利率可能会持续出现分歧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若联储“转鸽”得以进一步证实,国内货币政策将具备继续放松的可能性,届时主要政策利率或出现下调,带动广谱利率继续下行。

  【杭银研究_宏观】通缩风险将显现,未来货币市场政策利率或全面下调.pdf